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,坐落于蒙晋冀三省交汇处,素有“鸡鸣闻三省”之誉,是京津冀、呼包鄂乌经济圈以及蒙晋冀(乌大张)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重要战略节点,更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。兴和县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,高铁用时仅1.5小时;凭借京藏高速、京新高速、110国道、208国道以及集张铁路等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,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
兴和县依托其优越的地理区位、独特的气候条件、丰富的物产以及深厚的文旅底蕴,成为京津冀等地游客避暑养生、休闲露营的首选之地。这座北方小城正以生态为本、双IP为翼,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踏出铿锵足音。

北京“菜篮子”:塞北粮仓,京畿厨房
兴和县地处阴山北麓的北纬41°黄金种植带,是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。这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,日照充沛、雨热同季,高达15℃的昼夜温差,犹如自然的“糖分调控师”,孕育出多类风味浓郁、品质上乘的绿色农产品。

“察尔湖有机番茄”在年均超2800小时的日照与纯净环境中生长,果形饱满、汁水酸甜,番茄红素含量卓越,成为首都高端生鲜市场的明星选择;被誉为“塞北珍珠”的“兴和燕麦”,则在冷凉气候与显著温差中积累营养,颗粒饱满、麦香浓郁,β-葡聚糖含量高,以燕麦米、燕麦片等形式走上健康餐桌;“北疆马铃薯”得益于疏松土壤与凉爽秋季,块茎饱满、口感沙糯香醇,是保障首都“菜篮子”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

近年来,兴和县已构建起从标准化种植、智能化加工、高效冷链物流、可视化溯源的现代化农业体系。这些优质农产品每日经由畅通的“绿色通道”直达北京,持续诠释着从“塞北粮仓”到“京畿厨房”的使命,成为守护首都“菜篮子”充盈可靠的绿色力量。
京津冀“后花园”:自然资源与文旅金名片
兴和县四季分明,气候凉爽宜人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形成了以苏木山森林公园、察尔湖和涝利海为核心的三大旅游金名片,为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“后花园”。
苏木山森林公园:“天然氧吧”与人工造林奇迹
苏木山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,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,被誉为“天然氧吧”。其有林面积达20.5万亩,森林覆盖率高达78%。林区内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极高,具体可达3800个/m³,是名副其实的“天然氧吧”。苏木山最高峰黄石崖海拔2334.7米,是乌兰察布市的最高点。游客可以漫步于林间木栈道,呼吸清新空气,聆听鸟鸣泉涌,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。

察尔湖:“养生绿谷”与农文旅融合典范
察尔湖,国家4A级景区,蒙古语意为“春天的湖”。它不仅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“友谊水库”,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周边有战国赵北长城遗迹和清朝额驸班第墓等历史遗存。湖水清澈碧绿,四周群山环抱。察尔湖成功构建了“现代农牧业+休闲度假+乡村文化+生态农庄”四大产业为支撑的田园农旅复合产业链。游客在此不仅可以垂钓、划船,还能参与农业采摘、农耕体验,品尝原生态的野生鱼,体验“吃农家饭菜、采绿色蔬果、住特色民宅、观田园风光”的美丽乡村项目。

涝利海:“星空露营胜地”与草原阿那亚
涝利海被誉为草原上的“阿那亚”,是永定河北支东洋河上游唯一的天然湖泊,面积2360多亩,由大小三个湖泊组成。这里湖水清澈,周围是辽阔的天然草原、林地、农田和沼泽湿地,构成一幅风格独特的湿地草原风光。近年来,涝利海凭借其独特的宁静与浪漫气质,迅速成为热门的星空露营胜地和网红打卡地。形似飞碟的“草原方舟”和静静伫立的“游牧人灯塔”等艺术建筑,为这片草原增添了独特的文艺气质和孤独治愈感,吸引游客前来观星、露营、放空心灵,感受“在草原上看海”的浪漫。

诗意栖居:民宿项目与乡村微空间
近年来,兴和县依托地近京畿的区位优势和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,积极引导民宿产业发展,着力打造产城融合、功能一体、主客共享的乡村民宿集聚区,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和品质的民宿品牌。其中,“百美村庄”涝利海作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,以打造零碳旅游第一村为主旨,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、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民宿绿色供电,并推广步行、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,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示范带动全县民宿产业迈向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
品牌兴县:城市IP与农业IP的共荣之路
兴和县将品牌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城市IP与农业IP协同共建,走出了一条“以品牌赋能产业、以IP重塑价值”的创新发展之路。
在城市IP塑造领域,兴和县以“花开为信 繁花似锦”“花润兴和 绽见未来”为主题,构建了完整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,既体现了兴和作为“北京后花园”的生态魅力,又彰显了城市开放包容、面向未来的发展姿态。同时,打造了系列文创衍生品,如马克杯、冰箱贴、晴雨伞、环保纸袋等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产品,将文化符号融入日常消费场景,有效延伸了IP产业链条,为文旅建设贡献了独特的品牌温度与市场吸引力。



在农业IP打造方面,兴和县立足“北纬41°黄金种植带”的天然优势,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视觉系统,并对兴和县农产品包装进行创新升级,以富有感染力的农文旅品牌宣传口号,让“兴和燕麦”等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从“好品质”到“好品牌”的价值跃升。



如今,兴和县已形成“农业IP夯实产业根基,城市IP提升全域价值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完整的IP体系建设,不仅有效解决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品牌识别度不足、产业形象模糊等痛点,更为兴和县打造了一张极具差异化的城市新名片,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县域经济品牌化发展路径。
漫步今日兴和,苏木山的松涛阵阵、察尔湖的碧波荡漾、涝利海的草原星空,共同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。从“鸡鸣闻三省”的边陲小城,到农文旅融合的振兴高地,兴和县正以生态为笔、文化为墨,绘就一幅“产业兴、百姓富、乡村美”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。(雷东升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