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财经 / 李绪忠荣获拾遗传承“德盛斋清真糕点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李绪忠荣获拾遗传承“德盛斋清真糕点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李绪忠荣获拾遗传承“德盛斋清真糕点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近期,李绪忠先生凭借对清真糕点制作技艺的深刻理解、精湛的手艺以及多年来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,荣获拾遗传承“德盛斋清真糕点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李绪忠个人专业能力与匠心精神的高度认可,更是德盛斋对传承清真饮食文化、守护京味传统美食的坚定决心的有力彰显,为这份流淌在烟火气中的老味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。

提及北京德盛斋,不少老北京人都能道出几句对其糕点的喜爱。这家创立于2005年的清真食品企业,自诞生之日起,便将“专注研发、制作清真糕点、面包、粽子、元宵等清真食品”作为核心使命,在发展历程中,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创始人定下的“真材实料、求真务实”的经营理念,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清真食品领域深耕细作,致力于打造让百姓放心、喜爱的清真食品品牌,成为弘扬传统文化、服务民生的优质企业。

走进德盛斋的生产车间,首先感受到的是对食材的极致尊重。为了保证食材的品质与新鲜,德盛斋在原材料选择上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,核桃仁、葡萄干、大枣等关键果料,均来自新疆优质产区,通过源头直供的方式,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本真的甜润与营养。这种对食材的严谨态度,不仅是对“真材实料”理念的践行,更是对消费者健康与味蕾的负责。

在口味上,德盛斋始终追求“纯正、清香自然”。不同于当下市场上一些追求新奇口感而添加过多添加剂的食品,德盛斋的糕点坚持以食材本身的味道为核心,不刻意迎合花哨的口味,却凭借着那份朴素大方的口感,征服了众多消费者的味蕾。无论是走访亲友时作为伴手礼,传递真诚心意;还是日常闲暇时作为茶点,慰藉疲惫身心,德盛斋的糕点都以其独特的风味,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。

而支撑起这份美味的,正是德盛斋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。京八件、枣花、自来红、牛舌饼等经典清真糕点,在德盛斋的匠人手中,依然沿用着“包、压、切”等传统制作手法。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专注与心血,指尖的温度浸润着面团,岁月的智慧融入每一个造型细节。经过精良细致的制作,最终呈现出的糕点不仅外观精致,让人赏心悦目,更有着入口酥软、味香纯正的绝佳口感。这份工艺,是德盛斋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,也是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

德盛斋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作坊,逐渐成长为北京清真食品领域的知名品牌,靠的正是这份对品质的坚守、对传统的敬畏。它不仅为百姓提供了放心可口的民生食品,更以美食为媒介,让清真文化的温润与京味传统的厚重得以传承与发扬,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味觉纽带。

早年间,李绪忠便对传统糕点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,为了学习精湛的手艺,他曾走访多位资深老匠人,虚心求教,从最基础的揉面、制馅学起,一步步掌握了清真糕点制作的各项技艺。在他看来,传统糕点制作不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,每一个步骤、每一种配方,都蕴含着老一辈匠人的智慧与心血。

除了熟练掌握传统工艺,李绪忠还在传承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创新。随着消费者口味需求的不断变化,他意识到,传统糕点要想更好地适应市场,吸引年轻消费者,就必须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,进行适当的创新。为此,他经常深入市场调研,了解消费者的喜好,结合德盛斋的传统工艺,尝试开发新的产品口味与造型。

在日常工作中,李绪忠不仅自己专注于技艺的提升,还积极发挥“传帮带”的作用,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徒弟。他常对徒弟们说:“做糕点,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要用真材实料,下真功夫,才能做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好产品。”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一批年轻的糕点师傅逐渐成长起来,成为德盛斋传承传统工艺的新生力量。

展望未来,德盛斋将以此荣誉为契机,进一步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,鼓励更多的年轻匠人投身到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,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邮箱1719530292@qq.com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caijing.daobao.cc/archives/7623.html

admin2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