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体育 / 蓝凌研究院《2025上市公司AI数智化转型白皮书》发布

蓝凌研究院《2025上市公司AI数智化转型白皮书》发布

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基本盘。目前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达5420家,加上海外上市公司总数会更多。

IMG_256

上市公司群体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,其发展态势深刻映照着经济转型的脉搏与韧性。目前,中国在境内上市的公司总数达5420家,加上海外上市的公司,总数约8000家。

AI数智化时代,上市公司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,蓝凌研究院推出《2025上市公司AI数智化转型白皮书》,希望能帮助大家洞见趋势、加速转型,创造更多价值。

一、5420家上市公司的区域、行业画像

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,截至2025年4月30日,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有5420家。其中,沪市主板上市公司1698家,科创板586家,深市主板上市公司1491家,创业板1380家,北交所上市公司265家。创业板、科创板、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占比 41.16%,2022-2024年分别提升4.33、2.68、1.01个百分点。

如图片无法显示,请刷新页面

截至2025 年4月30日,按证监会辖区划分,公司数量前三区域依次为江苏、浙江、北京,分别有上市公司703、602、476家。前六大辖区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总数57.36%,较上年初增长2.34个百分点,上市公司区域集中度进一 步提升。增量上看,浙江、江苏、安徽辖区的上市公司新增数量较多,分别较上 年初增加20家、13家、10家。

从结构分布来看,36个辖区中,六成以上辖区的第二产业13公司数量占比突破 70%,半数辖区的第二产业营收占比超过80%,这表明第二产业依然是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重心。分门类看,制造业出现频次最高,在32个辖区位列第一,采矿业主要集中于内蒙古、甘肃、陕西、新疆等中西部省份,批发和零售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大多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,金融业多为大型央国企,总部位于北上深等一线城市。

2025年4月底,一二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7、3991、1382家,其中第二产业公司数量增长较快,较上年初净增78家,2020-2024年,年均增加近250家。分门类看,制造业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682、445、193 家,位列前三,制造业较上年初新增89家。供需两端稳楼市政策接续落地,地产链低效产能加速出清,建筑业、房地产业公司数量保持缩减态势,较上年初减少10家。

2025年4月底,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84.9万亿元,较上年初增长9.17%。按5420家公司计算,平均总市值156.6亿元,中位数51.7亿元。分规模看,1000亿以上(含1000亿)市值公司119家,数量占比2.20%;100-1000亿(含100亿)市值公司1397家,数量占比 25.77%;20-100亿(含20亿)市值公司3419家,数量占比 63.08%。市值向头部公司集中,长尾结构分布特征显著。

二、上市公司的管理与数智化转型痛点

上市公司在经营与管理上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核心特点,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、监管合规、资本运作、战略导向和社会责任等维度。

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已从“可选项”变为“必选项”,其影响深度渗透至经营管理、市值管理等领域。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多维度的系统性挑战,其主要痛点可归纳为以下层面:

● 战略定位模糊与文化冲突: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整体战略脱节,缺乏明确的业务目标与实施路径,易陷入“为数字化而数字化”的误区。传统层级文化与数字化所需的敏捷、开放文化形成冲突。部门间数据孤岛严重(如财务、生产系统独立),业务流程割裂,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。

● 技术与数据整合瓶颈:旧有ERP、CRM等系统架构陈旧,与新技术(如云平台、AI工具)接口不兼容,整合成本高。数据分散、标准不统一,准确性不足,影响决策可靠性。据研究,超60%企业因数据质量问题延缓转型进程。缺乏统一数据中台,难以实现跨业务链条的数据贯通与价值挖掘。

● 人才短缺与资金压力:同时精通技术与业务的数字化人才稀缺(如数据分析师、AI架构师)。转型需持续投入硬件(如服务器)、软件及人才培训,短期难见收益。技术迭代快,设备贬值与减值风险加剧财务压力。

● 安全合规风险升级:数据集中存储后,外部黑客攻击(如勒索软件)与内部泄密风险上升。隐私保护要求趋严(如GDPR、国内《数据安全法》),跨企业合作时数据共享边界模糊,易引发合规争议。

● 生态构建与投资回报失衡:合作伙伴技术标准不一(如云服务接口差异),利益分配机制复杂,生态协同效率低下。 转型周期常达3-5年,市场变化可能导致前期投入失效。ESG等长期价值指标难以量化,影响投资者信心与估值提升。

上市公司数智化破局关键在系统性治理,需以战略-技术-组织-生态四维联动,推动数智化技术融入更多业务与管理场景,打造新质生产力。

三、蓝凌助力上市公司升级AI数智化

基于众多上市公司数智化办公实践,蓝凌推出“AI+协同”解决方案,支持DeepSeek等大模型私有化部署,可随需调用各类AI能力,并构建各类智能体,全面升级“文、会、事、人、财、物”全链路智能协同,支撑上市公司经营与管控,实现AI时代高质量发展。

信创公文:支持各类复杂公文流转场景,全程留痕;移动签批、电子签单等高效、灵活,领导出差也不耽搁;可在公文中发起督办,助推执行力。引入WPS、永中、OFD、CFCA、易企签等"流版签"软件,助力公文体验与安全。

流程管理:基于蓝凌BPM流程平台,可帮助公司重构或升级建流程管理,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落地、审批效率提速、权责一体化,满足复杂流程流转,洞察流程堵点,持续优化运营。

制度门户:满足制度发布、运行、检视、更新的全周期管理要求,支持制度/办法/指引规范分层,内容等级划分更清晰;结合在线考试、培训等应用,让制度宣贯一步到位。

战略管理:支持战略、策略、执行三类目标集中管理;基于OKR理念,推动各级目标高效、规范的分解为关键任务,确保上下对齐,左右一致,方便高层获悉战略执行情况。

财务共享:通过涵盖预算、费用、应付、应收、商旅集成、影像管理、智能派工等的一体化财务共享中心,推进子公司与集团总部业财信息共享,提高财务服务效率,促进合规经营。

三重一大:构建重大事项决策、重要干部任免、重要项目安排、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库,明晰实施主体、事项类型、相关制度、具体条件、前置程序、相关会议、决策程序。

合同管理:支持建立合同起草、审批、履约、结算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加速企业业财法融合;规范化、数字化合同管理体系,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合规经营水平。

法务共享:统一案件办理、知识产权、律所律师资源、委托授权等管理,服务业务更高效;构建法务能力共享中心,全面助力业务与管理更合规,让企业经营更稳健。

审计管理:覆盖审前、审中、审后阶段,实现审计计划、项目启动、取证、报告、整改全周期管理,提升审计精细化水平。与财务、项目、内控等业务系统集成,优化审计业务一体化管理,保障业务健康。

ESG管理:内聚环境、社会、治理等动态与流程,凝聚员工向心力,推动企业可持续续发展;面向投资者、社会公众的ESG门户,传递绿色、高质量发展动态。

如图片无法显示,请刷新页面

蓝凌软件2001年成立于深圳,网页搜索“蓝凌软件官网”“蓝凌AI”或关注微信公众号“蓝凌数智化工作平台”,或添加蓝凌顾问微信“landray888”,申请免费体验蓝凌数智化办公产品!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邮箱1719530292@qq.com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caijing.daobao.cc/archives/6834.html

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